中国植物志
因网站整合,本页即将迁移至:www.iplant.cn/info/Remusatia vivipara?t=z
意见建议 请 email: iplant@ibcas.ac.cn
FOC | FLPH | DCP | iPlant | admin    响应时间:0.16秒
岩芋
Remusatia vivipara (Lodd.) Schott
中国植物志>> 第13(2)卷 >> 天南星科 Araceae >> 岩芋属 Remusatia

1.岩芋(云南双江)红芋、红半夏、红岩芋(云南思茅),红天椒(云南富宁),红芋头(云南马关),“哈怕都姆”(傣族语)图版10:6-13

Remusatia vivipara (Lodd.) Schott, Melet. 1: 18. 1832; Engl. in DC. , Monogr. Phan. 2: 496. 1879; Hook. f., Fl. Brit. Ind. 6: 521. 1893; Krause in Engl., Pflanzenr. 71 (4, 23E): 16, fig. 4: A-M. 1920; Hand. -Mazt., Symb. Sin. 7: 1363. 1936; Gagn. in Lecte., Fl. Gen. Indo-Chine 6: 1133. 1942; S. Y. Hu in Dansk Bot. Arkiv 23 (4) : 427. 1968. ——Caladium viviparum Lodd., Bot. Cab. t. 281. 1820.——Arum viviparum Roxb., Hort. Beng. 65. 1814. num. nud, et in Fl. Ind. 3: 496. 1832; Wight, Ic. Pl. 3: t. 798. 1843.-——Colocasia vivipara Thwait. , Enum. Pl. 336. 1864. ——Remusatia bulbifera Hort. ex Vilmorin's Blumeng. ed. 3. Sieb. et Voss, 1: 1163. 1895.

块茎较大,扁球形,紫红色,直径达4-5厘米,下部几无根,颈部密生长可达10余厘米的须根和红黄色至紫红色的芽条,芽条长30-40厘米,粗5毫米,直立或上升,当栽培于地里时,则埋藏于土壤中,不分枝或稀疏分枝,于鳞腋生多数鳞芽;芽鳞刺状,先端勾曲。叶柄圆柱形,长40-50厘米;叶片薄革质,表面暗绿色,有时沿中肋和侧脉苍白色,阔心状卵形,长30-40厘米,宽20-25几厘米;前裂片阔卵形,长宽几相等,先端渐尖,侧脉3-4对,外伸至叶缘;后裂片长约为前裂片的1/2,半卵形,下倾,3/4联合,分离部分形成的弯缺三角形,后基脉相交成40-50度的锐角。花序柄翌年出现(?),栽培的同年出现,圆柱形,长10-15厘米。佛焰苞管部外面浅绿色,内面苍白色,狭长圆形,长4-4.5厘米,宽1厘米;檐部下部1/4为黄色,上部紫红色,梯形,反折,长8-9厘米,上部1/3等宽,具3-5毫米长的凸尖。肉穗花序长一般不超过佛焰苞管,雌花序长不过2厘米,粗6-7毫米,绿色;不育雄花序长1.7厘米,粗3毫米,能育雄花序椭圆形或圆柱形,长1.5-2.2厘米,粗4-7毫米,黄色。花期4-9月。

产云南南部至东南部,海拔750-1900米,常附生于河谷疏林或灌丛中的岩石上。分布于亚洲的斯里兰卡、尼泊尔、锡金、印度东北部、缅甸、泰国、越南、印度尼西亚爪哇、帝汶岛和非洲西部的喀麦隆,海拔200-400米,成为热带东南亚,热带西非洲的间断分布。

块茎入药,有大毒,外敷对乳腺炎、跌打瘀肿、痈疖疮毒、癣疥、无名肿毒、风湿关节疼痛有良效(云南思茅、大理)。

知识共享:署名-非商业性使用-禁止演绎 1979《中国植物志》第13(2)卷 058页 PDF
中国植物志系统位置
被子植物门 Angiospermae
单子叶植物纲 Monocotyledoneae
天南星目 Arales
天南星科 Araceae
芋族 Trib. Colocasieae
岩芋属 Remusatia
图版10:6-13
扫一扫,在手机上继续查看
logo_frps
版权所有  ©  1959-2004  中国科学院《中国植物志》编委会  科学出版社
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(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)数字植物项目组
京ICP备13006946号-2         我有话要说